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是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和科學行動指南。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就要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全方位鍛造七方面能力本領,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增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
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首要的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導小組是黨中央領導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上起到謀大事、議大事、抓大事的作用。地方黨委(黨組)是確保黨中央關于文化建設決策部署能否落到實處的重要一環,首先要把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扛在肩上。全國宣傳文化部門是執行文化建設工作要求的主陣地,要強化政治擔當,勇于改革創新,敢于善于斗爭,建強干部人才隊伍,提高工作質量效能。
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是堅持和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全面領導的本質要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是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
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必然要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如果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就會迷失方向、失去靈魂,造成思想混亂、信仰迷失,甚至亡黨亡國。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統領多樣化思想文化發展,才能夯實共同的思想基礎,促進全體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凝聚在一起。要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用好第一批主題教育有效做法和成功經驗,以黨內教育引導帶動全社會學習,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向心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想教育、道德教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集中體現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凝聚著百年大黨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
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是重要內容。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的作風歷來是引領黨風和社會風氣的重要風向標,領導干部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要嚴格管好家人親屬、管好身邊人身邊事,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當好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維護者。要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
增強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新聞輿論工作處在意識形態斗爭前沿,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黨性原則是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ヂ摼W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主戰場、最前沿,管好用好互聯網是新形勢下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關鍵。
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就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陣地。伴隨著社會信息化不斷發展,新興媒體影響越來越大,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迫切需求。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主流輿論矩陣,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共通,最終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旗幟鮮明抵制批判網絡上的各種錯誤思想和行為,推動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成為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
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中華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繼承和弘揚其中的優秀成分。中華民族始終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斷創造自己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中華文明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
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必須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動中華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現代轉型,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經由“第二個結合”而形成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要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同現實文化相融通,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補充、拓展、完善其內涵以增強影響力和感召力。
增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要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不能只看經濟效益。
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內在要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協調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網絡,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差距。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改造提升傳統文化業態,不斷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
增強國際傳播和人文交流的感召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華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2023年3月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向全世界發出增進文明交流對話、在包容互鑒中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真摯呼吁,倡導所有國家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對外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經過改革開放45年的發展,我國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但我們在國際上還存在著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采用貼近不同區域、不同國家、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推進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增強國際傳播的親和力和實效性。最重要的是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欒永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