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全面提高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苯ㄔO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必須主動超前布局、有力應對變局、奮力開拓新局,以系統觀念統籌教育“雙減”和科學教育、統籌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統籌科教融匯和人才培養、統籌教育自立自強和教育對外開放。
一、統籌教育“雙減”做減法和科學教育做加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引導家長、學校、社會等各方面提高認識,推動落實好“雙減”工作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雙減”政策是黨中央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顯著減輕家庭生育養育教育負擔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目的是改變多年來頑固存在的教育功利化傾向,推動全社會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成才觀、教育觀,更是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切實保障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兜底性政策。尤其要提高認識、久久為功,重新營造規避掉教育惡性乃至畸形“內卷”的外部環境,還青少年一個健康快樂成長的清朗天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群體??萍甲粤⒆詮娛屈h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的重大決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此,全社會的科學普及教育和面向中小學的科學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茖W教育課程,初心不帶有任何功利色彩,就是幫助培養孩子們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知道偉大的科學發現從何而來、原理是什么,更重要的是鼓勵更多孩子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當下勇當小科學家,未來爭當大科學家。要不斷完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既做好學??茖W理論課,又精心安排學??茖W實踐課;既要有來自家庭和父母必要的科學啟蒙,又要有來自全社會的科學教育“大課堂”。由此,激活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館等服務科學教育的功能。
二、統籌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
基礎教育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基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教育搞得越扎實,教育強國步伐就越穩、后勁就越足。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的基礎教育規模最大、成效是顯著的。尤其是自1986年開始實施的九年義務教育,有力提高了國民的基本文化素養,也為后來的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擴招奠定了堅實基礎。新時代的中國基礎教育,重點在普及普惠,核心在素質教育,關竅在形成健康的教育生態?;A教育,尤其是學前教育,要堅持普及普惠、公益優質的辦學定位,讓全體小朋友們在教育的“第一關”就能得到平等對待?;A教育不能再在“超前學習”“奧數奧賽”上做加法,而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育家的專業和情懷“潤物細無聲”,全面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知識智力、身心素質。最重要的,也是亟待改變的,就是全社會要形成健康的教育環境和生態,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因材施教,既不能揠苗助長,更不能放任自流。
高等教育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龍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中國獨特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了中國的高等教育不可能照抄照搬,甚至盲目跟風英美體系為代表的世界高等教育所謂“標準”,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一是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確保中國的大學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大學,而不是助長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滲透泛濫的“溫床”;二是必須服務國家重大發展需要和人民現實需求,推進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建設,大力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推進科研創新,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服務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三是改變“五唯”的頑瘴痼疾,對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科學評價、客觀評價、全面評價,鏟除急功近利之風,鼓勵精鉆細研之為,切實為基礎研究創造“新風”“沃土”。
三、統籌科教融匯和人才培養
建設教育強國,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高校要勇挑重擔,釋放高?;A研究、科技創新潛力,聚焦國家戰略需要,瞄準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加快技術攻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是過去我國實行重大科研攻關、組織重大科技工程項目實施的優勢條件。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測、超級計算機、量子信息等科技成就顯示,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當今世界已進入大科學時代,大國對科技制高點的爭奪愈演愈烈,教育對科學技術、對自主創新的支撐作用也越來越突出、越來越重要。要強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在國家科技創新中的主力軍作用,優化基礎學科建設布局,支持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發展,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構筑全面均衡發展的高質量學科體系。加強科研學風作風建設,引導科技人員摒棄浮夸、祛除浮躁,坐住坐穩“冷板凳”。要大力弘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學習宣傳老一輩科學家以身許國、心系人民的優秀品質,培養造就新時代更多的戰略科學家和一大批青年科技領軍人才。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也是建設教育強國的核心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更加重視人才自主培養,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雖然我國老齡化趨勢更加顯著,適齡勞動力人口總數遞減,表面上看人口紅利正在消退,但依托我國超大規模教育體系所培養出的各方面專門人才支撐起更為堅實的人才紅利。人才必須自主培養,我國實行多年的高等教育是能夠培養出大師的。要系統分析我國各方面人才發展趨勢及缺口狀況,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既為廣大受教育者提供成長成才的機會,又為各類人才提供施展才華抱負的舞臺。
四、統籌教育自立自強和教育對外開放
建設教育強國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核心功能,教育自立自強是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這正是中國人民堅定文化自信又勇于改革創新的文化基因。教育自立自強,既要堅持走自己的路,把握教育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和文脈根基,又要順應世界教育發展趨勢,與時俱進,不斷開拓中國教育體系新的形態和范式,從根本上講,是正確處理守正與創新的關系。加快構建教育領域的新發展格局。既全面提高各個階段的教育力,又暢通不同階段在人才培養上的銜接力;既努力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又把促進教育公平融入到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環節,更好滿足群眾對“上好學”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優化教育開放全球布局,加強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提升層次和水平。中國教育“走出去”,不僅涉及中國形象的對外傳播宣介,還涉及對世界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使中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梢詫⒎e極參與全球教育治理融入中國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的推廣和踐行,不斷創設并豐富中國教育的敘事和話語體系,大力推進“留學中國”品牌建設,吸引更多對中國懷有各種感情的外國同胞來華學習深造,成為中外友好的信使,也幫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培養人才、加快發展。增強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拓展和深化中外聯合科研,支持國內高校同國際科技組織對接,以更多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彰顯中國科技、中國教育的渾厚實力和強大潛力。
?。ㄗ髡邌挝唬褐心县斀浾ù髮W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