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術空前進步和全球緊張局勢不斷加劇的時代,建立有效的軍備控制機制和維護戰略穩定的必要性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冷戰時期傳統的兩極世界秩序早已讓位于多極格局,在多極格局中,幾個主要大國和新興大國競相謀求安全發展和爭奪影響力。在這種不斷演變的地緣政治環境中,當務之急是重新思考現有的軍備控制框架,使之適應 21 世紀的現實情況。
冷戰時代的特點是由美國和蘇聯主導的兩極力量架構。軍備控制談判主要集中在限制這兩個超級大國的核武庫上,《戰略武器限制談判》(SALT)和《中導條約》(INF)就是例證。1991 年蘇聯的解體標志著這種兩極秩序的終結,一個以全球行為體更加多樣化為特征的多極世界應運而生。全球力量的這些轉變對傳統的軍備控制方法提出了挑戰,因為傳統的軍備控制方法主要側重于美國與蘇聯/俄羅斯之間以及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在歐洲—大西洋空間內達成的雙邊協議。
多極世界需要多極的軍備控制方法。舊形式的軍備控制制度和條約,特別是歐洲和美俄之間的制度和條約(如《維也納文件》《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開放天空條約》和《中導條約》等不斷受到侵蝕甚至面臨崩潰,但這些條約確實可以作為全球和其他地區發展多極軍備控制制度的寶貴經驗和模式。
今天,全球安全形勢進一步復雜化。網絡戰、高超音速導彈、人工智能和自主武器系統模糊了常規戰爭與核戰爭之間的界限,增加了誤解或誤判的可能性,對戰略穩定構成了新的挑戰。多極軍備控制制度不僅應針對傳統軍事能力,還應包括打擊恐怖主義、網絡攻擊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非對稱威脅的措施。
在多極世界中,為兩極設計的傳統軍備控制機制并不適合解決由此產生的復雜動態和安全問題。多極軍備控制機制必須接受這些新興技術,并將其納入更廣泛的戰略穩定框架。確保所有擁有核武器且技術先進的國家都能參與此類協定,對于防止沖突意外升級至關重要。
盡管多極軍備控制機制具有令人信服的優勢,但它的建立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首先是新興大國不愿參與此類協定,往往以其核武器庫與常規武器庫之間的歷史差距為由。要消除這些顧慮,需要現有核大國在外交上表現出靈活性并做出讓步。
此外,這一框架的多極性質可能會使談判更加復雜和曠日持久。每個參與國都會有自己的關切、優先事項和紅線,因此更難達成共識。要克服這些挑戰,必須要有耐心、毅力和外交手段。
另一個挑戰是核查遵守情況。確保各方履行承諾是軍備控制領域的一個長期問題。建立既尊重參與國主權又確保透明度的有效核查機制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尊重《聯合國憲章》不僅是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也是建立多極軍控體系的重要基石。強調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必要性對于維護國際準則、促進國家間合作、確保任何軍控框架的合法性都至關重要。多極軍控體系的設計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核心目標,防止沖突,減少各國訴諸武力解決爭端的可能性。
《聯合國憲章》強調外交與和平解決爭端在國際關系中的核心作用。軍控談判作為一種外交努力,符合《憲章》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遵守《聯合國憲章》鼓勵各國將對話和談判置于軍事對抗之上。多極軍控體系應利用這些機制,以符合《聯合國憲章》規定的方式解決參與國之間的分歧和沖突。
《聯合國憲章》規定了所有成員國主權平等的原則,無論其大小或強弱。多極軍控體系應尊循這一原則,為所有國家提供平等的參與和決策機會,無論其地位是有核國家還是無核國家。根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防止武器擴散和減少沖突風險有助于保護人類的生命和福祉。因此,聯合國可以作為一個重要平臺,促進有關多極軍備控制制度和戰略穩定的討論和談判。通過外交倡議、透明度措施和建立合作努力的結合,聯合國可以在減少與武器擴散相關的風險和確保一個更安全、更穩定的世界方面發揮核心作用。
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以下簡稱“五?!保碛泻宋淦?,“五?!钡暮献骱皖I導力對于推進全球裁軍努力和確保國際體系的穩定至關重要?!拔宄!边€可在加強現有軍備控制協議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如《核不擴散條約》(NPT)和《新裁武條約》?!拔宄!睉陨碜鲃t,維護《聯合國憲章》和這些協議。
多極化軍控體系通過降低軍備競賽風險、加強戰略穩定、應對新興技術、促進外交和信任,可以在確保國際安全方面發揮核心作用。然而,通往這種機制的道路充滿挑戰,包括利益分歧、核查問題、對包容性的擔憂以及對適應性的需求。建立多極軍控體系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國際社會必須共同努力克服這些障礙。事關重大,不作為的后果不堪設想。我們不能忽視在多極世界中思考和制定軍備控制和戰略穩定新模式的迫切需要。透明措施,包括數據交換和核查機制,有助于促進各國之間的信任。通過建立一個由聯合國領導的全球對話與合作論壇,多極軍控體系可以為各國提供一個平臺,以解決其安全關切和不滿,減少可能導致沖突的誤解和誤判的可能性。
作者簡介
阿森尼·西維茨基(Sivitski Arseni),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全球化、一體化和社會文化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員。薩爾馬特分析公司首席執行官;戰略與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年輕一代歐洲—大西洋安全領導網絡成員。專注于國際和地區安全、戰略事務、俄羅斯和歐亞等領域。(翻譯:楊興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