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其本質要求包括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第一道工序和全過程保障,生態文明教育是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證。共建美麗中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加強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
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面臨重大機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教育進入快車道。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對生態文明教育做出明確要求,“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明確“從娃娃和青少年抓起,從家庭、學校教育抓起,引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意識。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干部教育培訓體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作出系統謀劃,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明確要求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今年世界地球日前夕,習近平主席復信英國弗朗西斯·霍蘭德學校小學生時指出:“地球是個大家庭,人類是個共同體,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人類要合作應對”?;匦胚€強調了中國各級各類學校對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視。
2021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學會融入世界:為了未來生存的教育》報告,呼吁教育必須發揮關鍵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從了解世界到采取行動,再到與周圍的世界融為一體,實現教育范式的根本轉變。這是對教育在文明范式轉型時期新定位、新目標和新使命的鄭重宣示。因此,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生態文明教育,努力轉變人們的生態思想觀念,讓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并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的途徑
當今世界,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調整,全球治理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教育樣態形式化、教育體系碎片化、制度體系單一化,教育的基礎性地位和先導性作用更加凸顯。新時代中國的生態文明教育內容系統全面,教育對象廣泛多層,價值著眼廣博未來,擔負著培養具備生態文明理念和素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歷史重任。如何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是當下研究的重要課題。
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思想根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痹谛碌臍v史時期,我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鼓勵引導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待生態文明教育中遇到的新形勢、新問題,為生態文明教育提供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要深刻把握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內涵,樹立生態價值觀念,引導全社會形成參與生態文明教育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推動全民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和不懈奮斗者。我們要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國際交流合作,積極主動對接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經驗、發出中國聲音,展現美麗中國的新形象,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中國智慧。
堅持系統觀念,構建新時代生態文明全民教育體系。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敢于突破固有學科邊界、專業壁壘和課程分化限制,不斷推進專業交叉、學科互融、多學科專業知識匯聚,努力構建生態文明學科體系,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理論支撐。我們要推動生態文明教育理念、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過程的系列轉變,構建以學校教育為基礎、覆蓋全社會的教育體系,以全面提升民眾的生態文明素養。我們要實現大中小學及幼兒園生態文明教育重點的有效銜接,實現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中生態文明教育要求的協調同步,實現學校場域與主題基地中生態文明教育實踐的聯動互補,最終在全社會形成完整的生態知識鏈條。
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新時代生態文明教育制度保障。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我們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痹谛碌臍v史時期,我們要全面加強黨對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領導,做好頂層設計,抓好部門、區域間的統籌和管理,持續強化生態文明教育組織協調。我們要不斷完善生態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建設,及時制定生態文明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系統構建生態文明教育法治體系,不斷推動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我們要增強制度剛性,將生態文明教育效果評價、考核監督和反饋改進常態化長效化,以高水平制度保障推進生態文明教育能力提升,助力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本文系中國科協2022年度研究生科普能力提升項目“基于環境教育的小學科學課程設計與評估研究”(KXYJS2022026)階段性成果】
(陳彪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大學生發展與創新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陳燕: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