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無論在我們黨和中華民族自身發展史上,還是在整個人類發展史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和影響。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布: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v觀歷史與現實,對比中國與世界,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任何國家都不具有的本質特點和獨特優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高度自覺的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發展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本國國情的中國特色。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同于西方國家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本質區別和重要特征。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這種形勢下,要實現14億多人口的超大規模的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并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必須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2012年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召開后,作為新當選總書記的習近平宣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彼厣曛袊伯a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黨,同時強調黨面臨許多嚴峻挑戰,明確提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使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十八大后,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進一步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了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確保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偠灾?,黨通過自我革命,亦即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顯著增強,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不斷形成和發展,確保自己永不變質、永不變色、永不變味。
中國式現代化是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生態多領域現代化的有機結合與高度統一。與執政黨執政能力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還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一次系統而明確地提出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其目的,就是要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的制度化、法治化、科學化、規范化、程序化、系統化;就是要使各級政權機關、各類管理組織和社會自治機構,都能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管理國家、治理社會,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特有的制度優勢,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國家管理優勢和社會治理優勢。
總而言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切實提高各級政權機關和各類管理機構組織社會生活、維護公共秩序、服務民眾需要、規范公民行為、化解各類風險、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和效率,通過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實現諸多領域的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實現國家與社會的長治久安。
黨的執政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并舉,同步推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充分實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也真正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權利。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化和精神文明有別于資產階級政治文化和資本主義精神文明的巨大優勢所在。
在這種高度自覺的現代化意識、現代化理念指引下,中國式現代化始終科學謀劃、統籌安排、精心部署、路徑清晰、有序推進,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審時度勢,做出兩步走的戰略安排: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包括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新發展格局,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具體目標;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全民族共同追求共同奮斗的現代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種群眾多、文化多元并且歷史悠久的命運共同體。在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漫長歲月中,中華民族創立了博大精深、綿延至今的獨特文明。近現代以來,由于內憂外患疊加,中華民族一度苦難深重。在經濟、科技、社會、文化、教育、國防等各領域跟上時代步伐,趕超世界潮流,實現現代化發展,始終是各族人民的一致夙愿和共同追求。
上世紀40年代末,中國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決定性勝利。代表中華民族共同利益的中國共產黨,于新中國成立前夕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提出了“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把中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奮斗目標。自那時起,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克服一切困難,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掃除舊中國留下來的貧困和愚昧,逐步地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p>
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實現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夢想。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逐步走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進而實現整個國家現代化的偉大實踐。到1952年底,新中國的工農業總產值便超了歷史最高水平,財政收入1953年超過了舊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借鑒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現代化建設經驗,同時積極借助社會主義各國的經濟技術援助,編制并實施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全國人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萬眾一心,奮發圖強。這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第一個高潮期。
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首次提出了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國防四個現代化奮斗目標。1956年黨的八大通過的新黨章明確規定,黨的奮斗目標就是要使中國具有強大的現代化的工業、現代化的農業、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化的國防。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提出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這條總路線集中反映了當時全國各族人民渴望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渴望早日實現國強民富偉大理想的共同意志和迫切愿望。進入1960年代中期,新中國門類齊全的國民經濟體系已初步建成,全國人民共同開展新一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條件已基本成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對中國實現現代化提出“兩步走”的設想: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1975年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時又提出到世紀末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宏偉計劃。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新中國領導人,高度重視中國現代化發展與人類共同進步相互統一的問題。毛澤東同志所提出的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借鑒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的重要思想,在新中國現代化建設初期發揮了極為寶貴的政治引領作用。盡管西方國家頑固堅持對華封鎖政策,國際關系越來越復雜,新中國現代化建設遭遇許多困難和阻礙,但鍥而不舍的中國人民始終沒有放棄現代化發展目標,始終沒有停止探索和努力。
1978年改革開放后,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周圍,牢牢把握時代主題,緊跟世界進步潮流,開啟了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的新形式、新形態、新路徑的新一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熱潮。經過40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這10多年的創新發展,中國現代化建設凱歌行進,一往無前,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
歷史將中國人民的現代化建設,推進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屬性和突出特點在于,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它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奮斗。這種現代化完全不同于西方國家的資本主義現代化。
與世界同行的和平發展的現代化
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的傳統美德和中國社會制度的和平屬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將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2013年習近平主席以國家元首身份出訪俄羅斯時,首次闡述了有關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嶄新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此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主要任務和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對世界發展大勢、人類前途命運、國際力量對比、世界秩序與國際關系有著深入的觀察與思考,他所提出的新發展觀、新合作觀、新安全觀、新責任觀、新文明觀,集中反映了新一輪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和平性質,反映了致力于現代化建議的中國永遠與世界同行、與時代同步的不二選擇。
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和平性質,決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永續長存的創新性、開放性與包容性。這種創新性既表現為思想理論創新、道路制度創新,同時也表現為治理方式創新、發展模式創新。這種開放性,表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社會等各個領域。通過持續不已和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中華民族吸納和兼收各國人民創造的所有優秀文明成果,包括西方國家積累的科技進步成果。中國對外合作,是無所不包的多領域、全方位、深層次的持續合作。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提出并踐行“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使中國與外部世界的聯動發展、融合發展、互利發展邁上新臺階。中國倡導和奉行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以及共同負責共同擔當原則,在完善和改善全球治理過程中得到廣泛響應。中國提出的各種倡議和主張,諸如數字經濟發展倡議、網絡安全合作倡議、應對氣候變化倡議、集體衛生安全倡議,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對人類進步的負責意識和歷史擔當。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當代中國,就是要在領導全民族現代化的征程中,主動順應時代變革大潮,參與和引領全球治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既為自身謀發展又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偉大實踐,促使人類文明互鑒走向更高階段。
當今時代既充滿挑戰,又充滿希望。中華民族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發展時期,世界則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國際社會面臨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相互疊加,愈加深重;另一方面,美國等西方國家遏制中華民族和平發展、破壞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面對這一極端復雜和嚴峻的國際環境,中國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積極開展反霸斗爭,努力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持續拓展發展與安全空間,不斷為建立公正合理持久穩定的國際新秩序貢獻中國力量。
目前,黨和政府正在盡一切努力,推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梢灶A見,未來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都將一如既往,堅持對話協商,推動建設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建設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毫無疑問,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并順利發展,將為整個人類現代化進程提供無比寶貴的新借鑒,作出史無前例的新貢獻。
?。ㄗ髡呦抵袊嗣駹幦『推脚c裁軍協會副會長、中聯部原副部長兼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