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人類的共同價值。但在世界政治文明進程中,民主也表現為大國之間的制度與道路之爭,反映出背后的話語之爭、學術之爭和觀念之爭。從觀念史角度考察民主如何在傳播擴展中表現出差異性的內涵、外延及特征,有助于豐富對民主的認知與理解,進而在不同的民主觀念間建立起平等、理性的對話機制。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不僅是對時代變遷中民主發展趨勢的及時回應,而且是對民主觀念尋求差異性共識的政治行動,展示出人類對民主制度孜孜不斷的追求。
民主觀念在中國的創造性轉化
觀念是環境與條件變化的產物,觀念的具體內涵取決于具體的歷史情境。正如斯金納所說:“不存在這樣一種單元觀念的歷史,只存在一種單元觀念被不同時期的不同歷史施動者所運用的歷史?!睂嶋H上,當追問民主是什么時,自然會產生不同的民主觀念?!懊瘛笔钦w還是部分,界定民的標準或原則是什么?“主”是“作主”還是“選主”?人民該如何“當家作主”又如何“選主”?對這些問題,不同的歷史情境下往往給出不同的答案。
學術界一般將民主的原初意涵追溯至古希臘,即“人民的統治”。在西方社會,從古希臘時代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到啟蒙時代人民主權思想的廣泛傳播,再到近代以來民主逐漸被化約為競爭性選舉的精英民主理論,民主的觀念始終處于流變之中。中國關于民主的探索同樣源遠流長。原始社會,炎黃部落就實行過部落聯盟議事會制和集體決策制;堯帝“置諫鼓”于廷,舜帝創立過“禪讓制”,這些治國理政的經驗與策略都顯示出民主的特質?!渡袝分兴d“天惟時求民主”,是關于民主觀念的最早文字記載。在中國源遠流長的儒家文化中,民本思想一直十分突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等觀念流傳甚廣。這些觀念與現代民主的一些特質高度契合??梢哉f,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民主范疇的國家,也是最早建構以民主范疇形成獨特認知體系的國家,在民主的觀念、理念、價值和范式等方面具有獨立的創制權。
近代以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主觀念在中國語境中的傳播與拓展體現出時空轉換特征,表現為復雜的跨文化現象。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民主必然與救亡圖存等重大現實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成為一個中國特色的現代性概念。正如李大釗所說:“現代生活的種種方面都帶著Democracy的顏色,都沿著Democracy的軌轍。政治上有他,經濟上也有他;社會上有他,倫理上也有他;教育上有他,宗教上也有他;乃至文學上、藝術上,凡在人類生活中占一部位的東西,靡有不受他支配的?!蔽逅倪\動后,尤其是中國共產黨成立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民主觀以來,中國知識界對待民主的任務不再僅僅是傳播與解讀,更重要的是如何進行創造性轉化,使民主觀念借助于民族獨立、革命解放和國家建構等觀念的推動進行互動與互塑。一定意義上說,整個中國近現代的政治發展史就是一部民主觀念的發展史,也是民主不斷進行創造性轉化、實現本土化創建的過程。
民主首先與中國需要建立一個現代主權國家聯系在一起,為現代國家建構提供強大的民意支持。梁啟超指出:“今日欲救中國,無他術焉,亦先建設一民族國家而已?!苯⒁粋€獨立的現代主權國家,前提是自覺的現代國家意識和主權意識。和主要依靠血緣、等級及族群關系維系的傳統國家比較,現代國家主要建立在人民的同意與支持之上,以權利、平等、主體性、主權意識等構成的民主觀成為構建現代主權國家的堅實基礎。
民主也助推了民族的覺醒與獨立意識,民主日益成為民族追求獨立與解放,反對帝國主義與封建專制主義壓迫與掠奪的主要武器。民主與民族是一對真正意義上的雙胞胎,兩者在政治領域中發生了深刻關聯,日益結合成為互相依存互相支持的一體。只有徹底實現民族獨立,人民才能真正當家作主。如果民族不能獨立與復興,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主自由。民族情感成為民主運作的根本動力之一,為人們參與民主生活提供了一個“動因的坐標”。
民主最深刻的含義總是與人的解放聯系在一起。民主是構成人的解放的主要內容,人們會不斷通過民主方式走向一個又一個新的解放。當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際,國人以國家主義、民族主義和民主主義等為武器,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反抗列強、爭取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無論是殖民壓迫、民族壓迫、階級壓迫、性別壓迫,還是人性壓迫等都需要爭取解放,要通過不斷解放獲得自主性。
正是在實現民族獨立與人的解放的偉大進程中,民主在中國不斷獲得新的內涵及意義,成為一個中國特色的現代性概念,并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民主知識體系。對西方民主觀念進行改造的“本土化”努力,與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進行創造性轉化的“現代化”努力,使“人民當家作主”的觀念在中國實踐中扎根,并最終定型于“全過程人民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變革力量
“觀念并非一種純粹的智力上的構想;其自身內部即蘊含著一種動態的力量,激發個體和民族,驅使個體和民族去實現目標并建構目標中所蘊含的社會制度?!比魏我环N觀念通過各種政治制度的承載,通過人們的認同與接受而浸潤到日常政治生活之中,也必然“蘊含著一套新的社會關系”不斷改變與塑造著人們生活的各種社會關系?;仡櫭裰鞯挠^念史,在經歷了不斷的修飾與去修飾、限定與去限定的“再次概念化”的復雜過程,近現代中國政治發展的特定情境讓民主概念打上了深深的中國烙印,并在具體實踐中獲得了重新塑造的機會。
全過程人民民主就是民主觀念不斷進行更新與創新塑造的產物,并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成為一項新的民主制度模式。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用于我們的社會生活中,猶如沉淀到器物的制作一樣,帶來的是觀念的物化,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甚至能夠改變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今天,我們探討民主的觀念認知,要認清中國和西方國家對民主探索與發展所采取的方式與路徑具有很大的差異,必然會形成不同的理解,產生不同的觀念和話語體系?!皩崿F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只有深入不同歷史語境中比較民主的差異,展開務實有效的對話,才有助于促進共識。
以“全過程”界定民主,具有中國民主政治鮮明的“內生性”特征。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基于中國本土的創造力所孕育的制度創新,主要來自于中國民主具體實踐中的創造性經驗,其真諦表現為始終堅持人民性,堅持以人民性的根本標準“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因此,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相統一、相輔相成,共同建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在邏輯體系。
以“全過程”界定民主,是一個建構性極強的觀念。全過程人民民主在本質上表現為“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這種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觀念促進了民主政治與選舉、協商、決策、管理、監督等觀念的有效鏈接,以實際民主治理效能最大化保證了授權的民主性、議事的協商性、決策的科學性、管理的有效性和監督的有力性,真正實現了廣大民眾的選舉權、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等民主權利。這種民主具有全過程性而非一次性票決的政策過程;是絕大多數民眾親身參與構成的過程;具有高度的協商、協調、合作與包容性政治文化基礎的過程,是一種共識度很高的民主。
全過程人民民主直接呈現出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內涵、結構與運行規則。尤其要指出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為人類民主事業發展探索新的路徑,堅持走符合國情的民主發展道路;同時還進一步推動了國際關系民主化,加強了文明交流互鑒。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創造了人類民主新形態,也拓展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境界。因此,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個具有廣泛包容性、共識性和治理有效性的民主觀,能夠把世界民主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作者系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