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比瞬攀峭苿咏洕鐣l展的第一資源。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基礎是擁有雄厚且高素質的各類專業人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多次強調“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時指出:“加大人才振興的政策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創業創新平臺,支持東北留住人才、引進人才”,為我們做好東北全面振興中的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近年來,為集聚和提升人才資源,東北地區積極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出臺了一系列人才創新發展激勵政策,人才發展環境顯著改善。但目前,東北地區人才隊伍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發展中仍存在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人才創新發展活力不足。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區域創新創業指數排行榜”數據顯示,遼寧省的創新創業指數排在18位、內蒙古自治區排在23位、吉林省排在24位、黑龍江省排在25位??傮w來看,東北地區創新發展水平處于全國中下游,與發達地區有較大差距。面對短板和差距,我們必須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把人才作為東北全面振興事業最寶貴的財富,厚植人才創新發展沃土,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傾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集聚“強磁場”。
一是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為人才創新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人才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是培育吸引優秀人才的關鍵。要堅決破除“官本位”思想,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著力打破管理體制、所有制和區域等人才政策藩籬,發揮市場在東北地區人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使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各種創新要素高度集聚、各方創業活力充分迸發。在人才集聚機制建設方面,應積極探索運用市場化機制聚智引才,不斷革新傳統引才觀念,調整人才屬地思維,打通人才使用時空局限,面向長三角、京津冀等地靈活運用“飛地”用才等柔性引才機制。在人才考核評價機制建設方面,應借鑒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和浙江寧波等地的成功經驗,加強分類考評體系建設,對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人才采取不同的業績評價方式,并適時選擇同行、用戶、利益相關方等不同評價主體評價制度,摒棄人才考評中的論資排輩現象,健全鼓勵創新的分配激勵機制,合理運用人才考評結果。在人才流動機制方面,應進一步解放思想,從根本上打破人才流動的體制界限,特別是要充分考慮東北地區科研院所和高校相對較多,大量人才集中在“體制內”單位的實際,讓各類人才能夠在政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主體間實現有序順暢流動,進而優化人才資源配置,最大程度激發“體制內”人才的創新發展潛能。
二是健全科研投入體系,為人才創新發展提供堅強資金物質保障。當前,豐裕的資金和物質投入仍然是集聚人才、激發人才創新發展活力的重要手段。首先,建立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大人才創新發展金融支持力度,適度提高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R&D)占GDP的比重,不斷改善科研攻關和產業基礎能力提升條件。其次,完善符合創新發展規律的薪酬機制,從整體上大幅度提高東北地區創新發展人才薪酬水平,顯著縮小同發達地區薪酬待遇的差距。再次,聚焦東北地區最為短缺的科技創新發展人才、技術研發人才和高級藍領等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在這一過程中,要妥善處理好人才增量與存量的關系,既要注重吸引外地高精尖人才流入,又要支持和留住本地人才,通過提高薪酬、技能培訓、搭建創新發展平臺等方式盤活本地人才存量,實現各類人才協調發展,優勢互補。同時也要看到,健全科研投入體系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目前東北地區科研經費投入仍是以政府為主,龐大的科研經費投入無疑會給政府帶來巨大財政壓力,因而,應大力拓展科研經費投入渠道,引導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和個人進入創新發展領域,形成多元化投資格局。最后,加強科技與金融結合,強化對種子期、初創期企業的融資支持;持續優化股權融資環境,通過投融資平臺建設,集聚一大批有實力、影響力大的人才創投聯盟,為拓寬創新發展團隊和項目投融資渠道搭建平臺。
三是促進人才與產業深度融合,為人才創新發展提供廣闊天地。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指出,推動東北全面振興,根基在實體經濟,關鍵在科技創新,方向是產業升級。東北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及戰略新興產業、新興特色產業的發展壯大,需要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實現人才創新發展生態體系向價值鏈高端發展。一方面,促進人才發展與產業需求對接。應基于東北全面振興中的產業布局和發展要求編制產業人才總體規劃,結合產業鏈上下游、左右岸繪制產業人才地圖,建立產業人才數據庫;重點圍繞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現代生物以及大數據等東北地區新興和特色產業做好人才需求預測,動態發布人才需求目錄;積極向支柱產業、重點企業推薦所需人才,增強培育與引進人才的指導性和匹配度。另一方面,促進人才服務與產業升級同頻互促。人才的培養和引進要主動適應傳統制造業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及新興產業迭代升級要求,對于產業升級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探索建立緊缺人才“一事一議”引育機制,簡化流程、特事特辦,確??焖僖?、精準引才。此外,還要深入到典型高新技術企業以及具有高成長性的“瞪羚”“獨角獸”企業,通過“一對一服務”等方式了解企業人才開發狀況,為企業發展壯大與轉型升級提供“貼身”服務與保障。
四是優化發展環境,為人才創新發展消除后顧之憂。在人才創新發展實踐中,良好的發展環境與物質條件同樣重要。對人才的尊重程度、創新氛圍、法治化程度以及公共服務水平等也是衡量一個地區人才集聚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第一,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在全社會大興愛才惜才之風,樹立人才創新發展優先發展的價值觀念,利用新聞媒體對先進人物的創新發展事跡進行宣傳報道,把支持人才創新發展納入實現東北全面振興和高質量發展中一體推進,竭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創造的社會氛圍,讓創新者擁有更多的榮譽感、獲得感與歸屬感。第二,優化人才發展軟環境。持續優化東北地區營商環境,完善法治環境、融資環境、信息環境等,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通過精心“筑巢”,用心“固巢”,為創新發展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最合適土壤。第三,健全人才生活配套保障措施。持續加強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快捷高效的人才服務聯動機制,在住房支持、落戶、解決配偶工作、子女教育、醫療保障、交通出行以及結匯換匯等方面為創新發展人才提供全鏈條服務和保障,助力人才宜居宜業。
?。ㄗ髡呦颠|寧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