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眾號
中國學派
中國社會科學報
新浪微博
今日頭條號
據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官網近日報道,該??茖W與技術研究系科學技術史講師珍妮·布爾斯特羅德(Jenny Bulstrode)和名譽研究助理雪莉·沃明頓(Sheray Warmington)提出,英國工業革命從奴隸制度中獲益,是對非洲勞動力和知識產權的雙重剝削。
2023年3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緬懷奴隸制和跨大西洋販賣奴隸行為受害者國際日”相關活動中致辭表示,四百年的跨大西洋奴隸貿易造成的社會和經濟不平等如今仍在延續。2018年,美國杜克大學法語和法語區研究教授費爾溫·薩爾(Felwine Sarr)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現代藝術史系教授貝內迪克特·薩瓦(Bénédicte Savoy)在他們共同撰寫的題為《非洲文化遺產歸還:邁向新的倫理關系》的研究報告中提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90%以上的物質文化遺產仍被保存并安置在非洲大陸以外的地區。從綁架非洲人口到剝奪非洲文化、歷史和身份認同,奴隸制度造成的破壞持續滲入全球發展和經濟話語體系,需要專家學者對此進行量化分析與評估。
布爾斯特羅德表示,近年來,“賠償正義運動”在全球范圍內興起,開啟了探討盜竊者所欠債務的新話題。目前,“全球北方”依然主導著“創新力源自何處”和“誰驅動著創新”的近代史敘事,否認黑人也能創新、盜竊黑人創新成果的話語服務于“全球北方”的霸權。加勒比共同體賠償委員會(The CARICOM Reparations Commission)指出,歐洲殖民者的主要政策可以歸結于一句口號:“不得在殖民地內制造一顆釘子”,為的是阻止殖民地的技術發展?!叭虮狈健狈e累資本的一個基本方式就是創造附屬市場,并在殖民地獨立后繼續把持這些市場,剝奪它們獨立發展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殖民者從殖民地掠奪的資源不只是糖、煙草和棉花等經濟作物。為了推進“全球北方”的工業化進程,歐洲殖民者還竊取美洲原住民和非洲奴隸的創新成果。英國發明家亨利·科特(Henry Cort)在1783—1784年間為熟鐵攪煉法申請了專利,這項工藝至今被譽為英國工業革命時期最重要的創新之一。然而,布爾斯特羅德于2023年5月在《歷史與技術》期刊發表論文稱,該技術最早是由18世紀一家牙買加鑄造廠的76位黑人冶金學家開發的,這些冶金學家中有許多人是奴隸。
在布爾斯特羅德等人看來,更新與奴隸制度和殖民主義相關的教學規范以及研究系統勢在必行。整個世界都應該了解那些被奴役、被殖民社會中的先驅者和創新者。他們改變了文明的發展軌跡,為全球經濟增長、社會變革和技術發展奠定了基礎。“全球北方”需要補償非洲奴隸制受害者的后代,且不應該局限于經濟補償或返還流失在外的物質文化遺產,賠償應當與去殖民化教育系統改革同步進行?!叭虮狈健背姓J對殖民地知識產權的盜竊,強調當地創新者在全球經濟、科學和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為愈合歷史給非洲留下的“傷疤”提供一個起點。(劉雨微/編譯)
掃碼在手機上查看